近年來,由于種種新技術的開發,鋰作為一種功能多樣的金屬,其需求不斷增長。而隨著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開發和相關應用的推廣,2015年全球鋰需求達17萬噸,近年來平均年增長大約6%。據相關機構預計,這一走勢在未來幾年內將持續上揚,預計2020年將達到27萬噸。
一、中國鋰電池行業現狀
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鋰消費大國,據鋰業分會統計,2015年我國鋰消費總量達7.87萬噸,同比增長19.6%,占到世界總量的46%。鋰電的需求占總需求的比例已經由2003年的13%上升到51%,已經成為鋰需求的主要拉動因素。除了電池市場外,其他市場的需求均比較穩定,隨著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有的市場需求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
2015年我國鋰消費高增長
2015年我國鋰消費結構
作為鋰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我國正極材料的產量超過16萬噸,相比于2014年的9.8萬噸,上升了70%,極大地拉動了鋰的需求。而今年鋰電的需求激增主要系新能源汽車的高速成長,據高工鋰電估計,我國動力領域的鋰電需求大幅上升,占比已達到32.3%。
二、中國鋰電池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我國鋰電池動力領域占比32.3%
我國正極材料產量(萬噸)
1、2014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元年,2015年是名副其實的高速成長期。據工信部統計,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7.91萬輛,同比增長4倍。從整體結構來看,我國以純電動汽車為主,占比76.75%。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6.36萬輛,同比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4.79萬輛,同比增長8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2.46萬輛,同比增長79%。
然而正高歌猛進式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突然遭遇斷崖式下跌。2016年3月11日,工信部發布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37937輛和35726輛。而去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單月產量已經高達9.98萬輛,這意味著今年的月均產量相比去年12月下滑超八成。
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地方政府補貼政策未出臺,企業有所顧慮不敢做;其次,2015年年底開始的新能源汽車騙補清查帶來的威懾;第三,動力電池上的重大技術線路突發變化,三元材料電池的客車不能上工信部目錄。第四,汽車行業一般會年底沖產量。雖然這對新能源汽車短期的影響較大,但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長期向好的趨勢依舊不變,新能源汽車發展潛力還將持續爆發,需求持續旺盛。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不斷推進,2016年市場將有大的提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認為,伴隨著2016年國務院禁止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購政策,北上廣深等限購城市或許能拉動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加之電動車充電國家新標準的完善和落實,2016年預計新能源汽車將高速增長,預期銷售量或將超過70萬輛,這將對鋰鹽產品產生很大需求。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構成(輛)
2、2015年我國國家和地方針對新能源車的補貼高達300多億元,但由于我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粗放,缺乏完善的監管措施,使得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家利用國家補貼政策漏洞,大肆“騙補”,儼然形成了一條隱秘的產業鏈。
按照我國2013-2015年度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統一補貼25萬元/輛,6-8米的純電動客車補貼30萬元/輛,8-10米純電動客車補貼40萬元/輛,10米以上的補貼50萬元/輛;再加上地方政府1:1的配套補貼,政府為推廣新能源汽車花費了巨額資金。以6-8米的純電動客車的補貼為例,目前6-8米純電動客車的制造成本一般在32萬-50萬元/輛,而補貼高達60萬元/輛,這意味著,即使車白送給消費者,車企獲得利潤也高達10-28萬元/輛。
工信部公布產量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產量累計已達37.9萬輛,而據中汽協數據統計,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4.05輛,兩者相差高達3.84萬輛,誤差約10%,對應補貼總額十幾億元。從明細上看,差距最大的在商用車領域。
結合以往經驗,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進行了完善。2016年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政策依然分為三個級別,但是在具體的數據上,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純電動乘用車續航方面,最低檔補貼的獲取資格由80km提高到了100km,其他兩個級別的界定標準不變;在最高車速的要求上,由之前的不低于80km/h,提升至不低于100km/h。而補貼金額上,最低檔的補貼從3.2萬降至了2.5萬;中間檔依然保持4.5萬不變;最高檔由5.4萬提升至5.5萬。
2017-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退坡,其中:2017-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2016年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標準(萬元/輛)
3、由于物流車有行駛路線相對固定、對續航里程要求不高、使用頻率較高等特點,因而電動物流車相對于傳統物流車在經濟效益上體現得更為明顯。2015年我國共生產電動專用車(大部分為物流車,少部分電動環衛車)4.78萬輛。按照20%的電動化滲透率,預計2016年的電動物流車行業有望復制2015年電動客車行業的行情,整體產量有望突破10萬輛。
如果按照每輛車50kWh電池容量計算,10萬輛純電動物流車將帶來5Gwh的電池需求量,有望頂替電動客車成為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