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拐點來臨,截至2015年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7.9萬輛,同比增長4倍。其中,據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1.6萬輛,遠超過上一年3.7萬輛的年銷量。但是這個充電樁行業的發展遠遠滯后于電動汽車市場。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建成充電樁3.1萬個,為超過12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服務,車樁比約為4:1的,離1:1的標配差距甚遠。
充電樁市場短期內呈現爆發式增長
中國新能源汽車起步晚,2014年被定義為商業化元年。在此之前,充電樁市場的公司數量很少,只有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上海普天等少數國字號企業運營,而且處于長期虧損困境。導致國家電網于2014年被迫發出“歡迎社會資本參與到充電站建設中來”的邀約。之后民營資本開始蜂擁進入,導致目前充電樁公司數量超過300家。
青島特來電是充電樁行業短期爆發式增長的一個典型代表,據耿春??偙O介紹,他們從2014年開始切入充電樁領域,截至發稿前,投建充電終端數量的最新數據是接近3.5萬個,覆蓋78座城市,成為中國最大的充電樁公司。據預計,中國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突破30萬輛,全國計劃建成的充電站數量達到1549個,充電樁將達到24萬個,青島特來電占據整個中國充電樁行業約15%的市場份額。
充電樁行業發展遇到的阻力
雖然這個充電樁市場處于高速井噴期,但是面臨的問題和阻力也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目前公司數量過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公司在打價格戰,整個市場處于無序競爭狀態。2、充電樁發展初期對政府政策的依賴很大。去年國家電網的退出和今年國家電網和鐵塔公司的進入,對很多小充電樁企業影響很大。3、政府對充電樁行業的扶持難度較大。很多業內人士透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部分政府的財政補貼被一些企業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騙走。根據中國的國情,明年即將出臺的充電樁補貼政策肯定會出現這一相同問題,一些大的企業甚至希望國家不要出臺補貼政策,這樣可以盡快進行市場洗牌。
上海車主不知道哪里有公共充電樁
據最新資料顯示,目前上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是34337輛,充電樁總數是13454個,比例約為2.6:1。但是據我到一些銷售新能源汽車的4S店調查,沒有一個銷售顧問知道哪里有公共充電樁。另外從2015年開始,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被強制要求必須在家里安裝充電樁。據上海特來電營銷總監趙清先生介紹,上海的充電樁運營公司數量接近20家,競爭十分激烈,他們只好從郊區的比亞迪和長安汽車4S開始安裝充電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特來電充電樁的充電電費是1.3元/度,白天和夜晚價格相同。其中電費0.8元,服務費0.5元。
另外上海的充電樁水平也參差不齊。筆者在調查位于浦東新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校園的充電樁時發現,這里有特斯拉、深圳聚電和另外一家國內公司的充電樁。上海聚電公司的郭明珠女士介紹,聚電的充電樁是可以通過手機App實現充電預約和費用結算的。但是與聚電相鄰的另外一家國內公司的充電樁沒有手機App功能,是通過傳統的卡片管理的。它在每個充電樁上都掛了一張卡片,既不美觀,也不安全。上海聚電的充電電費是1.8元/度,白天和夜晚價格相同。其中電費0.9元,服務費0.9元。
另外筆者也調查了位于徐家匯區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的充電樁,大約有15個左右,是由上海普天建造的。但是整個停車場的車位全部都是停的傳統內燃機汽車,沒有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實際處于空閑浪費狀態。
上海浦東世博園內的地下車庫內也有國家電網建設的充電樁,但是要求車主必須有供電局發放的充電卡才能充電。筆者曾經專門到負責辦理充電卡的徐家匯電力局營業點去詢問,得知這種充電卡其實不對外發售,僅供電網內部工作人員使用。所以筆者去過三次這個充電樁,充電車位都是空閑狀態。由于充電樁建造在商場地下車庫,其開放時間依賴商場的開放時間,是每天的10:00-22:00,不是24小時開放的。另外這個充電網點還有專人看管,所以秩序良好,沒有內燃機汽車占用。
2016年的行業預測
由于中國充電樁行業發展早期主要是國資背景的企業投資建設,這個行業真正市場化是從2014年開始。目前總的充電樁公司數量超過300家,整個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還沒有公司倒閉的傳聞。東軟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梅叢銀先生表示,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的高速發展,2016年充電樁行業總體發展態勢良好,特別是2020的規劃500萬的絕對容量,近幾年的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其外運營模式不確定性,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造,參與的主體多樣性,未來充電樁產業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是由于國家電網的回歸和鐵塔公司的進入,行業可能還會面臨整合和重組,一些初創公司會由于籌不到新的融資,或拿不到政府補貼而倒閉。
在歐美日市場,充電樁行業主要有1-3家大公司運營管理。例如,日本的充電樁數量近3.7萬個,甚至超過全國的加油站數量,但是都是由一家“日本充電服務(NCS)”的公司運營。因此2016年,中國充電樁行業也進行結構優化調整。
作者簡介:張翔,獨立汽車咨詢顧問,工學博士、副研究員。2002年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工作,在汽車行業工作十余年。先后領導和參與過三個科技部863新能源汽車項目,包括上海世博會新能源汽車項目,曾經考察過美歐日韓等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迄今已經發表170余篇文章。目前主要研究汽車行業的熱點技術和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