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其實并非是一個新鮮事物。回顧歷史,電動汽車誕生的甚至比內燃車還早。
歷史上公認的第一臺內燃車由德國工程師卡爾·奔馳1885年在曼海姆發明。而電動汽車的歷史可要追溯到1834年,那一年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制造了一輛以一組不可充電的干電池進行驅動的電動三輪車。
1859年法國物理學家噶斯頓·普斯特發明了可充電的鉛酸電池,以此為基礎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在1881年制造了以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這是第一輛以可充電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汽車。
在1888年,內燃汽車與電動汽車幾乎同時進入商業化的進程。第一次電動和內燃汽車的戰爭開始了!
19世紀90年代后期和20世紀初的這段時間里,盡管最高速度慢一些,但電動汽車因可無需換檔,直接啟動等很多先天性的優勢,發展居于優勢地位。
1899年4月29日,比利時人卡米樂·熱納茨駕駛這一輛名為“不滿意”的炮彈形電動汽車以105.88公里/小時的速度刷新了由汽油動力發動機保持的世界汽車最高車速記錄,這是汽車速度首次突破100公里/小時大關。
1911年《紐約時報》寫道:“與燃油的內燃車相比,電動車無疑是更理想的交通工具,它既清潔又安靜,關鍵的是還可以省不少錢。”
美國著名科學家愛迪生是電動汽車的堅定支持者。
他曾這樣贊賞過電力:“電力就是一切。不需要復雜精密的齒輪,沒有危險,也沒有汽油的惡臭,甚至沒有噪音。”
輿論和名人的效應對電動車在美國的推廣與普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與電動汽車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也伴隨著電動汽車的蓬勃發展應運而生。
比如,Hartford Electric Light公司為電動車提供可以更換的電池。Detroit Electric公司不僅制造電動車,還建立了充電站方便用戶,現代電動車需要的那些配套設施在90年前就已經建立過了。
在1912年,電動車賣1750美元,而內燃車只需要650美元。但是當時汽油相當昂貴,總體擁有成本相差并不大。所以盡管電動車的價格較貴,電動汽車的銷量還是在1912年達到頂峰。
當年美國和歐洲電動車的保有量大約5萬輛,占了整個汽車數量的40%,而內燃車只有不到22%左右的市場份額。(剩下的是蒸汽驅動的車輛)。
到了20世紀20年代,隨著遍布全球的石油大發現,汽油的價格很快降到大眾可以負擔得起的水平,新的道路,加油站等基礎設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內燃機的汽車也實現了更高的速度以及更持久的續航,使得電動汽車在1920年之后漸漸地失去了優勢。
汽車市場逐步被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所取代,只在少數城市還保留著為數不多的有軌電車、無軌電車以及電瓶車。
近年來,隨著全球石油資源短缺、日益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人們開始重新關注電動汽車的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的汽車企業生產了一系列供測試以及量產的電動汽車。然而,直到2004年開發出鋰離子蓄電池技術,電力驅動才真正投入應用。
現如今,中國已把新能源汽車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提出重點發展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