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常委、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歐陽明高,接受了60余家媒體記者的采訪,在回答關于“如何破解車用電池產能不足的瓶頸時”,他提出擴大電池產能需謹慎的觀點。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發展速度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如此高速的增長,對車用動力電池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不斷有新型電池問世以解決續駛里程焦慮問題;另一方面,電池產能跟不上車輛生產需求,成為另一大阻礙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
電池研究分為多個階段,從材料的基礎研究到材料的應用研究,之后是電極——單體——系統的研究及試驗,到真正產出成品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在整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大量新型材料電池的問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有積極作用,但近年內,這些新型材料依然只能作為添加劑使用在目前的電池上,以提高系統的導電性能,比如近期比較熱的石墨烯。
從技術路線上看,目前適合轎車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適合大客車使用的依然是安全性能有相當優勢的磷酸鐵鋰電池。到2020年,我國生產的單體電池比能量可以達到300wh,電池系統的比能量則能提高到200wh。同時,價格也會有所降低。結合材料成本和規模經濟效益,到2020年,電池單體的價格大約會在0.8元/wh,電池系統的最低價格至少為1元/wh。
有數據顯示,到今年11月,我國的車用動力電池用量達到120億瓦時,但電池廠規劃的產能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究其原因,目前的電池供應商大部分是從消費類電子電池轉產而來的,在做大型車用電池方面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包括制造工藝、研發和驗證過程,都有諸多瓶頸。尤其是對安全性的驗證需要時間。所以,對于電池廠來說,擴大產能需要謹慎。過快擴大產能必然會產生一些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是制造缺陷等問題。
“從個人來講,我不支持發展500公里及以上續航里程的純電動乘用車,并不是技術無法滿足,而是性價比不高。2020年,續航里程在3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應該會成為常態。”歐陽明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