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11日已經有多家企業對電池級碳酸鋰的報價超過了10萬元/噸,甚至有企業喊出了要求現款現貨12萬元/噸的價格。
接受記者采訪的內業人士表示,此輪碳酸鋰的漲價有供需缺口加大的原因,鋰價格的上漲只是短暫性的。國內動力電池需求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鋰礦企業的產能沒有被充分釋放,然而這種情況將很快得到緩解。電池行業在分享產業盛宴之時,上游的材料趁勢漲價可以理解,但并不像市場上反映的那樣。鋰資源供不應求或嚴重短缺的說法,更多是一種炒作。
一天漲幅超2萬元/噸
“現在,電池級碳酸鋰均價10.5萬元/噸,而8日碳酸鋰參考價為7.78萬元/噸,與12月1日相比,上漲了12.43%。”生意社分析師趙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已經有廠家喊出了現款現貨12萬元/噸的價格。”
按照趙莉的說法,碳酸鋰價格全年處于上行趨勢,9月底較年初漲幅達14.03%。從10月底開始價格呈直線上漲,進入快速上升期,較9月底漲幅達73.15%。進入12月,國內碳酸鋰市場行情依舊偏高,廠家大都現貨較少,部分甚至處于無貨狀態,導致碳酸鋰供不應求,短短11天總體漲幅高達20%以上。
記者也注意到,今年年初碳酸鋰的價格在4.3萬元/噸,10月27日的價格也僅在4.7萬元/噸左右。隨后的一個月進入了瘋漲模式,11月5日報價5.2萬元/噸;11月14日報價6萬元/噸。進入12月份后,一天的漲幅超過了2萬元/噸,8日的報價在7.78萬元/噸,9日就漲到了10萬元/噸,而11日又有企業給出12萬元/噸的報價。
在趙莉看來,此輪上漲有供需缺口加大的原因。今年3月,鋰資源產量占全球60%的南美鋰三角暴發嚴重洪水,導致占全球市場份額27%的最大鹵水提鋰商SQM在阿塔卡瑪鹽湖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也給國內的生產制造商帶來較大影響,供給收縮為鋰需求缺口埋下伏筆。
與此同時,當前國內鹵水提鋰實際產量為1.6萬噸/年(設計產能3.7萬噸/年),產能無法完全釋放。
在券商11月初發布的研究報告中顯示,“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已經從年初的4.2萬元/噸上漲到6萬元/噸,新能源汽車已到爆發的臨界點,供需缺口引發碳酸鋰價格上漲已經確定———行業每年新增需求大概2萬噸,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在需求結構中占比的提升,整個行業的需求會加速。”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是1.7萬輛,與前4年產量總和相當;2014年達到8.4萬輛,同比增長4倍;今年前3季度則進一步擴容到15.6萬輛,同比增長3倍。有研究機構預計,2016年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銷量或比2015年翻一番,達到50萬輛左右。而與新能源汽車配套的政策也會層出不窮。
“正因為有這個遠景規劃,新能源汽車的上游鋰電池被熱炒,其基礎原料碳酸鋰價格持續大漲。一輛純電動車的成本里,鋰電池能占到一半。”趙莉分析說。
行業或陷過度炒作
在趙莉看來,除了上游產能縮減、下游需求量增大的原因,行業內或存在著炒作碳酸鋰價格的現象。
據記者了解,部分廠家無貨有價,雖已完成年底訂單,但不排除會肆意哄抬價格,工業級碳酸鋰甚至報價13萬元/噸,與當前工業級均價7.94萬元/噸相比,虛高一倍。
一名長期關注新能源的投資人士表示,碳酸鋰行業本身也具備暴漲的條件。行業的格局比較好,上游很集中,下游很分散,僅我國的鋰離子電池企業就有500多家,由此導致上游的議價能力很強。“鋰行業是資源依托型行業,全球鋰礦供應由幾大巨頭控制,國內鋰礦供應偏緊。目前國內大部分鋰礦由國外進口,資源依托性使得中游鋰鹽產出乏力,刺激鋰鹽價格上漲。”
業內專家認為,不排除資本市場人為過度炒作嫌疑,市場炒作已經過度透支預期和市場實際,呈現出非理性態勢。新能源汽車市場放量和高品質動力電池的緊缺固然與鋰鹽有直接關系,但并非是影響動力鋰電池的唯一因素。
“如果去年國內消耗6.6萬噸碳酸鋰,把氫氧化鋰國內消費的也折過來,大約有47%用在電池行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秘書長張江峰分析說,“根據上半年的調研,今年國內正極材料對碳酸鋰的需求應該在4.5萬噸左右。”
而從2014年國內鋰資源開發現狀來看,無論是鋰輝石提鋰還是鹽湖提鋰,產能是過剩的;從國外巨頭來看,目前國外產量最大的是SQM,產能達到4.8萬噸。FMC的產能是3.2萬噸,預計今年產量可能要小于去年的2.2萬噸。從國外鋰輝石礦產資源和鹽湖提鋰產能來看,雖然短期供應趨緊,但儲量和未來幾個月的市場供應量十分充沛,預計明年春天后產能會逐漸過剩。
行業內相關人士表示,碳酸鋰產品雖存在一定的資源和技術壁壘,但我國具備可開采價值的鹽湖不少,同時行業的壁壘正逐漸削弱。另外,行業目前超過100%的高毛利率(2015年年初維持在3.8萬-4.2萬元/噸)必然也會吸引更多游資跟風,長期來看這對行業發展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