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是亞洲研究和建設微電網較早的國家,自 2003年開始,日本新能源與工業技術發展組織(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NEDO)就協調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先后在八戶市、愛知縣、京都市和仙臺市等地區建設了微電網示范工程,研究、驗證了一批微電網關鍵技術,為后續微電網發展和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日本擁有全球最多的海島獨立電網,因此發展集成可再生能源的海島微電網,替代成本高昂、污染嚴重的內燃機發電是日本微電網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特點。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于 2009 年啟動了島嶼新能源獨立電網實證項目,通過提供政府財政補貼,委托九州電力公司和沖繩電力公司在鹿兒島縣和沖繩縣地區的 10 個海島上完成了海島獨立電網示范工程的建設,包括由東芝集團負責建設的宮古島大型海島電網和由富士電機株式會社負責建設的 9 個中小型海島微電網。
日本地震、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因此提升電力供應在自然災害下的可靠性是日本微電網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和特點。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及其誘發的海嘯造成了福島第一核電站 1~4 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并引發了嚴重的大范圍停電。震災期間,東京電力公司轄區損失電力供應 22GW,約占其峰值負荷的37%;東北電力公司轄區損失電力供應 7.5GW,約占其峰值負荷的 50%。然而仙臺市微電網經受住了災害的考驗,在大電網失電、獨立運行的 60 余個小時內通過儲能設備和燃氣發電實現了關鍵負荷的不間斷供電,有力保障了微電網內醫療護理設備、實驗室服務器等關鍵設備的正常運行。災害過后,日本更加重視微電網的研究和建設,以提高其電力供應的抗災害能力及彌補核電關停造成的電力缺口。
拉丁美洲、非洲及加拿大等地
盡管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拉丁美洲、非洲及加拿大等地微電網發展的一大共同點就在于解決邊遠地區的供電問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電氣化率不高(例如海地的電氣化率低于 40%),擁有大量缺電人口(例如海地的缺電人口高達近 600 萬,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尼加拉瓜和秘魯的缺電人口均在 200 萬以上),微電網是解決其缺電問題的重要技術方案。此外,巴西亞馬遜流域、智利等地區現有大量獨立供電系統,主要依靠柴油發電,未來集成可再生能源的微電網亦是重要的清潔能源替代方案。目前巴西、智利、墨西哥、哥倫比亞等拉丁美洲國家已有一些微電網示范工程正在建設或投入運行。
非洲缺電情況相較拉丁美洲更為嚴重:非洲缺電人口超過 5 億 5 千萬,超過總人口比例的60%;電氣化率為 37.8%,農村電氣化率更低,僅為 19%。非洲鄉村人口密度低、負荷小、遠離大電網,擴展輸配電網絡的成本很高,因此發展獨立微電網、利用本地能源為缺電人口供電是很有潛力的解決方案。目前已有一些微電網工程,例如塞內加爾 Diakha Madina 微電網、摩洛哥Akkan 微電網等。
加拿大共有292 個邊遠地區獨立電網,其中 175 個地區使用柴油發電。在使用柴油發電的地區中,有 138個地區完全依賴柴油發電??紤]到柴油發電的成本和環境問題,建設利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等本地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微電網是加拿大邊遠地區電網發展的方向。目前加拿大已在 Kasabonika、Bella Coola等許多地區開展了微電網示范工程建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世界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微電網亦是解決邊遠地區供電問題的重要方案。此類微電網示范工程如下:印度北方邦的 Rampura 鄉村微電網、Sunderbans Delta 鄉村微電網、美國阿拉斯加科迪亞克微電網、丹麥法羅群島微電網、澳大利亞珊瑚灣微電網、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中耶羅島的微電網等。
其他國家和地區
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微電網相關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設,例如韓國濟州島示范工程、印尼電信產業微電網工程、澳大利亞珀斯等地的 9 個微電網示范工程、泰國 Kohjig 等地的 7 個微電網示范工程、南非羅本島微電網示范工程、香港晨曦島微電網示范工程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入到微電網的研發和應用中,根據具體國情和實際需求建設各具特點的微電網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