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正“如火如荼”,但仍無法抵消歐美對華“雙反”造成的負面影響。畢竟,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年,歐洲與美國合計占中國光伏出口額的比例仍高達30%。
而就在幾天前,作為歐盟對華光伏“雙反”的始作俑者——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EU ProSun)再度向歐委會遞交了一份申訴。此番,它指控中國光伏企業輾轉通過馬來西亞等第三地,將產品銷往歐洲以規避關稅。
業界推測,此次EU ProSun申訴的初衷主要是:挑起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晶體硅光伏組件及關鍵零部件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而更加深層次的用心則可能是,以“反規避立案調查”獲取的相關素材為借口,促使歐委會做出延長“中歐間本應于2015年12月份到期的價格承諾 ”的決定。
據相關法律人士介紹,在中歐“價格承諾”到期前,歐委會方面將對執行情況進行復審(又被稱為“日落復審”),由此決定“價格承諾”究竟是延長,或是撤銷。而在“反規避立案調查”中一旦發現有違反“價格承諾”,規避關稅的行為存在,其實施主體將被從執行“價格承諾”的企業名單中剔除,并被課以重稅。
如今,EU ProSun的上述手段已成功了一半。5月5日,應EU ProSun的申請,歐盟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晶體硅光伏組件及關鍵零部件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
而也這意味著,中國政府以及光伏業界極力維護的“貿易公平”又一次面臨“挑釁”。
以多晶硅制約歐盟光伏“雙反”
若在“日落復審”后,中歐“價格承諾”的執行期被延長,其對中國光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早在2013年8月份,中歐間就我國輸歐晶體硅光伏產品達成了“價格承諾”,雖然官方至今都沒有公開價格承諾的具體內容(價格、配額等),但事實上,業界公認,“價格承諾”中“我國輸歐晶體硅光伏產品價格下限將被設定為了0.57歐元/瓦。
而這也幾乎是彼時“價格承諾”中唯一的“爭議點”,業界擔憂,該限制性政策從2013年執行至2015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釋放對中國光伏,尤其是多晶硅、單晶硅光伏產品的負面影響:若光伏產品生產成本縮減,導致其他競爭對手光伏產品售價降低,不得不遵守0.57歐元/瓦下限規定的中國光伏產品將逐漸喪失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
也就是說,若已經執行了三年的“價格承諾”被繼續延期,則其將導致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被進一步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