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能源,為新常態帶路”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于4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在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演講時提出,十三五期間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必須改革。
楊裕生表示,電動汽車現行的高額補貼政策的問題很多。根據汽車工業協會提供的去年銷售了74000多輛車的數量來算,按照國家補貼的,不同的車有不同的的補貼標準,平均每一輛車是119000元。這就將近90億。“這個數不是官方的數,是我算出的”。楊裕生指出,如果按照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數據8.49萬輛算的話,去年補貼就會超過100個億。再加上地方補貼。我們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是世界的最高標準。這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去年就銷售了7.42-8.49萬輛車,但是過高補貼政策的負面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楊裕生認為,這些負面作用表現在汽車生產企業主要是大的企業,可以賣高價車,名義上是補貼消費者,但等于納稅人的錢補給了有錢人。此外,大部分的補貼最終成了汽車企業的利潤。再加上汽車生產企業追逐高補貼,地方政府壓公交公司。于是,純電動公交車在我們國家是畸形發展,扒窩的比比皆是,國家損失嚴重。而汽車生產企業穩賺不賠,只享利益,沒有義務。
就十三五期間電動汽車補貼,楊裕生說,如果2016年的補貼金額平均每輛車以12萬整計算,2019年補助標準在2017年基礎上再下降10%,總數應該是4829億元,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數字。這個可行性值得思考。
楊裕生提出,十三五期間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必須改革。一是4000多億的財政支出非常龐大。二是企業沒有足夠的動力去主動謀劃生產有銷路的電動汽車,長期靠補貼過日子,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將從何談起?三是造成社會不公,會引起廣大非受益群眾的不滿。
楊裕生建議,十三五期間補貼必須加速“退坡”,還要降低作為基數的2016年的補貼金額。如果單憑補貼一個措施,2020年汽車保有量500萬輛目標可能很難達到,必須有改革措施相配套:適當補貼,責任指標,超額有獎,以罰促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