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14日,以“產業發展新生態”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屆高端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在會上做了題目為“新常態與國家創新體系”的演講,指出我國要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不斷建立和完善創新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在論壇上做主題演講
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
吳敬璉認為,從2014年以來,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新常態的內容和特征歸結為兩點:第一,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的狀態轉向中高速增長,甚至會發展到中速增長;第二,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從規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的集約增長。
2014年,GDP增長速度下行已成事實,新常態的第一個特征已呈現,而經濟從規模速度型的粗放發展轉向質量效益型的集約發展,是期望和目標,還未能實現。
吳敬璉指出,目前第二特征未能實現,我國經濟發展至少存在兩個問題。首先,經濟增長的動力發生衰減。如果不能用效率的提高做補充,那么原來由于數量擴張所掩蓋的各種經濟、社會矛盾都會暴露出來,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問題。其次,如果原有的驅動經濟發展動力出現衰減而效率沒有提高,經濟下行的趨勢就會不斷加劇,會出現所謂的失速現象。
“在承認經濟下行客觀因素的同時,我們要想辦法實現第二個特征。只有同時具備兩大特征,我國經濟發展才會出現新常態。”吳敬璉如是說。我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簡言之,就是優化結構,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克服三期疊加所造成的各種矛盾。所謂三期疊加,第一是增長速度換擋期,速度下降;第二叫結構調整鎮痛期;第三叫前期刺激政策,也叫消化期。所以,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成為符合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