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由國家能源局指導,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與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儲能國際峰會2015”在北京召開。在儲能技術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究中心主任陳海生發表題為《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進展及在分布式系統中的應用》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究中心主任 陳海生:
壓縮空氣儲能概述
儲能有很多種技術,包括化學儲能、物理儲能等。根據2014年國際能源署統計,目前抽水蓄能占絕大多數,壓縮空氣排第二位。
壓縮空氣儲能是將空氣壓縮,存儲于裝置中,在用電高峰時,高壓空氣從儲蓄罐中釋放出來,通過燃料燃燒,進行發電。壓縮空氣儲能的周期不受限制,只要不存在泄漏問題,在時間上就不受限制。壓縮空氣儲能裝置的壽命比較長,可以達到30-50年,如果保養得當,甚至可以超過這個數據。
壓縮空氣儲能是抽水蓄能之外投資風險最小、成熟度比較高的儲能方式。在成本方面,壓縮空氣儲能與抽水蓄能都是最便宜的儲能技術。在用地和用水方面,壓縮空氣也非常環保,因此在國外很受重視。
在研發方面,壓縮空氣儲能被分為幾類,使用不同熱源的被稱為燃燒燃料的壓縮空氣儲能;第二種是帶蓄熱的空氣儲能,將空氣壓縮熱進行存儲,用電高峰將壓縮熱取出來,提高空氣的溫度;第三種是無熱源壓縮空氣儲能,一般為了減少系統投資、降低系統復雜程度,系統不采用熱源,主要用于備用電源使用,對效率不太敏感。
按照系統的大小,壓縮空氣儲能又被分為大型百兆瓦時、小型和千瓦級系統。研究人員根據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是否可以同其他熱力循環系統耦合,在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研究中獲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目前解決壓縮空氣儲能主要依賴大型儲機,將空氣液化,大幅降低體積,擺脫對大型儲能洞穴的依賴,另外也擺脫了對燃料燃燒的依賴。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等溫壓縮和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2兆瓦級系統。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做了1.5兆瓦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
國內壓縮空氣儲能發展進程
目前國內還沒有壓縮空氣儲能電網的商業應用,但是已經從五個方面逐步開展了一些相關工作,包括系統總體設計和分析、蓄熱器、放熱器、系統集成和示范、政策和商業機制研究。
現在國內有10家組織單位進行了深入的系統研究,主要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小型百千瓦以下的,有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大唐電力等;第二類主要做技術經濟性分析,包括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華北電力大學、重慶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第三類主要研究壓氣機,研究小型壓縮空氣儲能的有浙大工程物理所,漩渦式的有山東大學,向心式的是工程熱物理所。另外,中科院武漢研究所在儲熱方面做了深入工作,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儲氣裝置方面也有一定研究。
集成示范方面,我國從十千瓦到百千瓦級的都有研究。浙江大學在上世紀90年代做過10千瓦左右的壓縮空氣動力汽車的研究,山東大學依靠渦旋式的發動機做了研究,并得到了863項目前沿支持項目的支持。2014年,清華大學做了500千瓦的裝置,實現了超過百千瓦的裝置。大唐電力的主要進展在系統設計上,2013年開始在國家863項目支持下做了相關項目,目前已經做到了200兆瓦的系統。
中科院熱物理所兆瓦級技術進展
中科院熱物理所的壓縮空氣儲能裝置從千瓦級一直做到1.5兆瓦。
壓縮空氣儲能的系統過程相對比較復雜,包括系統的壓縮、膨脹、蓄冷、蓄熱、截流、相變等工作。這其中也有幾個關鍵點:首先,不是每個過程的效率高整個系統就高,因此需要研究壓縮空氣儲能過程和系統集成;第二,壓縮空氣儲能的配件,壓縮機和膨脹機對整個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揭示其內部的流動、傳熱耦合和蓄熱方法;第三是蓄冷和傳熱特性,針對壓縮空氣儲能的特點,我們提出四個壓縮空氣儲能熱學分析方法和優化算法,并在此基礎上算出設計方法,并進行了集成的驗證實驗。
在膨脹機流動特性和設計方面,我們需要了解其內部的二次流動、漩渦和發展規律,還要了解壓縮機的機理。在設計方面,要建立新型壓縮空氣儲能的設計方法,并進行系統部件的試驗和驗證。
我們曾經提出,壓縮空氣儲能機理的損失和換熱損失機理,在儲熱階段要完成儲熱特性的機理,提出了蓄熱流動損失。在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研究基礎上,我們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設計研發體系,包括設計軟件、研發平臺,涵蓋了壓縮空氣儲能關鍵技術的方方面面。
在集成試驗方面,我們完成了15千瓦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實驗臺。從2012年開始,我們運作了壓縮空氣組1.5兆瓦示范裝置,運行超過了1000個小時,系統效率達到了52%。
中科院熱物理所做的1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目前已經進入部件測試階段,同時我們也在繼續進行技術研發,拓展相關的示范應用。
分布式供冷應用案例分享
分布式供冷應用項目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實現節能減排。這種系統通過燃燒燃料,運用高溫發電,中溫制冷,低溫供熱。系統的挑戰性在于負荷波動大,系統故障率高,迫切需要與儲能技術相結合。
在我們最近設計的1.5兆瓦壓縮空氣儲能耦合裝置中,左邊是燃氣輪機裝置,右邊是余熱回收和制冷。工作方式是運用壓氣機進行充電,在放電的時候,通過輸電來壓縮空氣。這種燃機可以分布式運行,比如可以在樓宇項目中推廣。
在廣東的一個樓宇系統中,最高電負荷達到了1725千瓦,我們通過配備壓縮空氣儲能,實現了削峰填谷。燃氣裝機達到1252千瓦時,系統效率從23.1%提高到了26.5%,綜合效率也從18.9%提高到了29.4%。系統效率的提高,也讓總裝機大幅度下降,減少了成本上的投入。
目前我們在1. 5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中,效率是50%-55%,我們希望在10兆瓦時,效率達到60%-65%,單位造價降至8000元人民幣,這是我們的發展目標和對未來的預測。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