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在2014年度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年會進行主旨發言
2014年10月19日,以“合力行動•聚智突圍”為主題的2014年度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年會暨《電動自行車快速發展對交通安全影響研究》(白皮書)發布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本屆年會上,業界精英共聚一堂,一同探討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如何縱深發展。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通過對國民經濟發展深入分析,闡明了電動自行車行業的必要性,并表明電動自行車行業仍需不斷完善。以下為發言全文:
2014中國經濟最大的成就就是就業形勢良好,我認為取得這樣的成就的原因就是新的業態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比如快遞業。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一個復雜的狀態,今年一季度全國規上工業增長速度同比回落1.3%;去年一季度中國出口增長18.4%,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為負的3.4%,相當于下降21.8%;人民幣曾經連續十年升值,但從2014年的1月1號開始貶值,一季度人民幣累計貶值3.4%。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提出“穩增長、促改革、轉方式、調結構”的基本方針。
今年,中國經濟取得三個成績。1、盡管下行壓力加大,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 中國經濟還是保持在預期的增長區間內;2、物價基本穩定。百姓近幾年最不滿意的就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而物價和每個人息息相關。今年年初,我國的目標是要把物價上漲控制在3.5%以內,而我攻實際的物價上漲是2.1%;3、今年是建國以來就業壓力最大的一年。要滿足基本就業需求,今年要做到新增1000萬個就業崗位。截至6月底,我國已實現就業737萬,截至目前已經遠超過1000萬。這也是今年最重要的成就。
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在過去的30多年中,我國持續保持了2位數的增長,但現在經濟發展要從高速擋換到低速擋。增長速度換擋是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也是我們自身存在的矛盾問題的要求。過去支撐中國經濟高增長依靠兩個紅利,一個改革紅利、一個人口紅利。改革解放了生產力:在農村解散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由計劃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發展鼓勵扶持壯大民營經濟……過去30多年,改革的紅利支持著中國經濟高增長?,F在,改革進入深水區,到了攻堅階段,現在改革面臨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要把全面改革作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我們現在就需要為改革創造良好的空間和環境,這就是增長速度放緩。對于人口紅利 而言,過去30多年支撐中國經濟高增長最重要財富就是人口紅利, 過去30多年,幾億年輕人挑起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擔,但現在人口紅利消失了。去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凈減少233萬,前年凈減少345萬,這說明,目前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每年都在以200萬至300萬的速度減少。因此對于企業而言,最困難的恐怕應該是勞動成本的逐年上漲。勞動力成本從2011年的1960元/月,到今年6月的2733元/月,勞動力的價格每年以15-20%速度上漲。如果由于勞動者素質提高導致動力價格提高,進而使勞動生產力提高、創造財富增加,那么這種勞動力價格上漲是良性的;如果由于人口紅利消失,導致勞動力價格上漲,那么就會使企業面臨困難。
目前,中國出口中下降最嚴重的是七大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紡織、服裝、箱包、玩具、家具、鞋、塑料制品,去年一季度增長12.2% 今年一季度增長0.2%?,F在這種局面說明,像過去那樣靠廉價勞動力生產低價格商品,用低價格商品打市場的路已經走不下去了。
除了這兩個紅利出現問題,還有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資源環境。中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但我們現在的增長方式仍是依靠高能耗。我國現在的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所以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換擋。經濟換擋既是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也是我們轉變增長方式、化解深層次矛盾的要求,同時也是為改革創造良好環境的需要。
但是換擋也有過程。中國經濟發展的上限是,不要因為經濟增長過快過熱而導致惡性通脹,下限是穩增長保就業。 我認為換擋期上線不是風險,而守住下限也不是簡單的事?,F在我們還是要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短期中國經濟的增長要依靠“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出口主要看外部形勢,目前美國、歐洲、日本經濟狀態低迷,外部環境始終不好;內需就是增加消費;投資包括基礎設備投資、工業投資和產品投資。這幾年工業投資的狀況不盡如人意,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工業投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怎樣通過“加速折舊政策”推動企業,使工業走向一個新的增長平臺? 裝備水平提高的同時,還要增強創新能力。歸根結底,工業企業的根本還是創新能力和實力,而我們在創新問題上的緊迫感還不夠。在電動自行車方面,我主張“不發牢騷,研究問題”?!栋灼肪褪且粋€研究問題、發現問題的很好示例。
民生就是百姓的“衣、食、住、行”。我們國家解決“衣、食”問題用了20年時間,要解決住和行的問題,需要30年甚至50 年。作為國民經濟兩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房地產,我們將它進行細分,有廉租房、保障房、商品房等很多類型,保障歸保障,市場歸市場。那么作為另一支柱產業的汽車業,也應該細分化,有私家車、有公交車、也需要有電動車。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公共交通解決不了出行問題,消費者就可以自行購買電動自行車解決,也可以節約公共交通的成本。因此電動自行車蓬勃興起是好事。
我認為,對于任何事物,都不是先挑毛病,而是要先完善它。新生事物總有成長的過程,要在成長中不斷完善。比如電動自行車沒有噪音導致安全性差,企業就可以進行研究和完善。豐田汽車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讓電動汽車產生噪音以提高安全性,我認為電動自行車企業是可以借鑒的。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