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嘉能可發布消息稱,將出資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83萬元)重啟First Cobalt公司的鈷精煉業務,生產用于電動汽車供應鏈資格預審的電池級硫酸鈷。
據悉,自2015年以來,First Cobalt一直處于維護和保養狀態,此次嘉能可投入的資金將主要用于First Cobalt的高級工程、冶金測試、現場工作及生產許可等項目。待First Cobalt完成可行性研究、冶金和環境工作的征求建議書程序后,嘉能可計劃將日產能12噸的精煉廠在2020年年底重新投產,并在2021年將該廠的日產能提升至55噸。
本月初,嘉能可宣布將于2021年以前暫停旗下位于剛果(金)的Mutanda礦生產。據了解,2018年Mutanda礦產鈷2.73萬噸,占全球供應鏈的20.8%,是當前全球最大的鈷礦。Mutanda停產的消息極大地刺激了全球“鈷”市,萎靡多時的鈷價立即大幅反彈。截至8月29日,電解鈷的價格已經達到257000元/噸,較8月6日Mutanda透露停產消息之前的價格225000元/噸,有了大幅上漲。同時,也間接帶動了如贛鋒鋰業、盛屯礦業等在鈷礦上有所布局的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股市上揚。
數據來源:礦道網
此前,曾有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鈷實際供給為14.6萬噸(包括Mutanda),需求為12.9萬噸,供需過剩1.7萬噸。而在Mutanda宣布暫停生產后,鈷供給短期將收縮17%(約2.7萬噸)。
據了解,生產一塊手機電池需要的精煉鈷約為8克,而生產一個動力電池組所需的鈷至少是手機電池的1000倍。Cobalt27研究顯示,到2030年,全球僅電動汽車行業就需要大約30萬噸鈷,較當前的供應量有大幅增長。
目前,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日漸普及,業內對于動力電池低鈷化、去鈷化的呼聲日益強烈,國內包括比克電池、國軒高科、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在內的相關企業均在這一領域加速布局。除此之外,國外動力電池巨頭企業在此方向上也動作頻頻:三星SDI目前正在改良技術,試圖將動力電池中的鈷完全剔除;松下研發的無鈷動力電池將在2-3年內實現量產;大眾計劃在3-5年內將動力電池中的鈷含量減少至5%……
雖然業內有不少企業在無鈷化的動力電池上發力,但短期內鈷仍是動力電池生產過程中所需的重要材料。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遞增,動力電池領域對于鈷的需求依舊強勁,鈷供給在未來兩年或將出現缺口,鈷價也將持續攀升。與此同時,伴隨著5G手機等電子設備逐漸登陸市場,消費電子市場對于鈷的需求也將迎來一定程度的暴增。而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消費電子行業的轉暖,以及動力電池業的迅猛發展,有望再度刺激鈷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