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近發布公開征求意見稿《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其中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億瓦時”的規定,在行業內引起熱議。
日前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會同電池中國網聯合主辦的“《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研討會”上,50余家國內主流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代表均表示,征求意見稿中對于企業設置的“產能門檻”偏高,很多企業在短時間內很難滿足要求。
相比2015年版本,本次征求意見稿中對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由“不低于2億瓦時”提高至“不低于80億瓦時”,40倍新增產能的要求令中小電池企業叫苦連連。
值得注意的是,80億瓦時標準線并不是憑空而定,它是根據各家企業上報的結果劃定。據悉今年上半年工信部進行了各家廠商的產能調研,要求如實填報。150多家企業只有不足10家能達到“80億瓦時”標準線,很明顯企業普遍虛報了產能。
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已經達到150余家,這150余家主流動力電池企業年產能參差不齊,多的可達到100億瓦時以上,而少的僅1億瓦時,相差百余倍。有關人士表示,如果將80億瓦時作為淘汰門檻,所剩的將是不足10家規模較大的企業,這樣將使市場競爭變弱,動力電池行業可能出現產品和價格被幾家企業壟斷的局面,這樣既不利于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整車成本的下降,也不利于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盡管很多動力電池企業產能不高,但其中不乏以研發和技術見長的“創新型”企業,他們已成為行業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如果僅僅因為“80億瓦時”的門檻,將這類“小而新”的動力電池企業剔除出去,新能源汽車的創新基因很有可能會被削弱。
征求意見稿的初衷是希望扶持動力電池企業做優做強,引導動力電池行業健康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曾表示,如果沒有規模的門檻要求,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散亂現象會愈演愈烈,只有通過前十家集中度很高的優秀企業構筑的產業格局,才能真正促進動力電池行業長期穩健發展。
采訪中有專家指出,雖然征求意見稿已經出臺,但80億瓦時最后期限的時間,目前國家有關部門還沒有給出。不過征求意見稿中的規范條件是引導性文件,不是法規性文件,不會強制所有的動力電池企業都必須要做到。根據2020年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情況,80億瓦時的門檻大概在2020年左右會正式實施。盡管80億瓦時的門檻很高,但是,這將在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內掀起新一輪競爭。
與會代表一致呼吁,國家制定政策時,從實際國情考慮,應該綜合考慮我國國情及行業現有情況。建議將產能門檻適當調低,如規定年產能為30~50億瓦時,之后再通過創新、研發等其他層面的監管,不但可以確?!凹夹g為王”的創新型企業能夠生存并順利成長,也可以通過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讓無法跟上行業發展腳步的企業主動轉型,促進動力電池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利用政府監管和市場淘汰“兩只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將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