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相關媒體從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獲悉,交通運輸部即將針對純電動貨車出臺《營運電動貨車車輛選型技術要求》,對交通運輸體系的營運類純電動貨車設置準入的規范標準。
據介紹,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作為該標準的起草單位,2017年年底將形成報批稿,預計2018年出臺。
該規范條件的制定可謂正當其時,畢竟國內電動物流運輸市場車輛的電動化趨勢不斷加速,即將迎來市場爆發,而電動貨車市場環境和產業現狀卻令人堪憂,亟待政策將行業導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中。
一方面電商推動了物流運輸業的高速發展,對運輸配送車輛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相比于傳統燃油車,電動物流車具有環保和不限行的優勢,因而更具時效性的電動車獲得業內的一致認可。
今年以來,包括菜鳥網絡、京東、國美、順豐、申通等電商速遞業巨頭均發布了其電動物流車的替換計劃;東風汽車、陸地方舟、成都雅駿等在內的諸多車企也相繼布局純電動物流車運營市場。盡管電動貨車市場發展快速、前景美好,卻缺乏行業標準和市場規范,而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賴于行業規范的確立和完善。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行業規范,導致了電動物流車產業的“野蠻生長”,主要體現為市場低質低價競爭、產品同質化嚴重、續航里程不足、電池衰減嚴重、售后服務不完善、車輛故障率高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市面上傳統燃油車改裝成純電動物流車現象普遍,產品以微面和輕卡為主,大抵是通過傳統底盤和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勉強拼湊”之作,月故障率則普遍在10%以上。
該規范標發布后,將對純電動貨車進入市場設置準入門檻,倒逼企業進行正向研發,有利于提升產品的質量,淘汰落后產能。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車運輸技術研究中心李梟表示:“交通運輸行業下一階段的指導思想是,好好用車、好用的車才用,我們希望挑出一些對交通運輸企業適宜的車型,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從準入管理入手,設置標準門檻,從用好車和更好的用車兩大方面進行解決。”
縱觀國際市場,交通運輸車輛電動化也早已成為趨勢,早在去年特斯拉、奔馳、三菱FUSO等跨國車企就已發布電動卡車的造車計劃,而國內如比亞迪、沃特瑪創新聯盟、吉利、江淮、東風、中集集團等企業的電動卡車計劃也早已提上日程,同時Uber、谷歌、百度、蘋果等科技巨頭積極推進的自動駕駛技術也無不意在染指未來商業運輸領域。
雖然日前馬斯克宣布,由于特斯拉要處理Model 3的產能問題和波多黎各電池供應商受颶風影響的事件,旗下電動卡車Semi將延期至11月16日發布。不過交通運輸領域汽車電動化趨勢已然到來,面對電動貨車的發展潮流,政府確實應該早做準備,行業政策和規范也應盡快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