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仡檨頃r的路,大東南似乎低估了鋰電隔膜制造難度,即使已專注薄膜生產了38年,但在鋰電隔膜領域卻未必能夠發揮自己所長。
2016年年報顯示,大東南鋰電池隔膜業務占比僅0.16%,收入不到200萬元。而2011年定增募資建設隔膜項目時,大東南則是信心滿滿。根據當時的預測,項目建成后,新增年銷售收入2.7億元,新增年凈利潤5491萬元。
事實上,大東南隔膜項目2015年投產,2016年產量才達到334.54萬平方米,這與當時計劃年產6000萬平方米的目標相去甚遠。主業不振,轉型未成功,停牌重組,這是大東南的目前的寫照。
“閉門”造隔膜之難
2011年9月,塑料薄膜生產商大東南定增募資發展鋰電池隔膜,擬投入3.66億元。當時預測,項目建成后,新增年銷售收入2.7億元,新增年凈利潤5491萬元。
按照規劃,項目建設期為2年,項目建設完成后第1年為投產年,達到設計能力的80%,第2年開始進入達產期,生產能力達到設計能力的100%,即年產6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離子隔離膜。
隔膜是鋰電池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種高附加值材料。大東南當時稱,國內所需隔膜80%以上依賴進口,國內產能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面對此項技術壁壘較高的產業,大東南彼時對自己信心十足。2013年7月,大東南回復投資者鋰電池隔膜項目情況時稱,公司專注于薄膜的生產38年,隔膜的技術在項目投入之前就已經進行了儲備,且公司擁有自己的研究院,70%的專家已經到位。
除生產隔膜外,大東南還同時發力制造鋰電池。2013年6月,大東南擬投7.96億元建設動力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
雄心壯志進入鋰電行業后,大東南計劃購置的8條鋰電池隔離膜生產線,其中兩條生產線已于2015年7月投產。投產當年,隔膜收入僅為57.3萬元。2016年,隔膜收入為156.54萬元,銷售量僅為248.3萬平方米。鋰電池收入為748.74萬元,銷售量為176.32萬只。2017年上半年,隔膜營收將近80萬元,鋰電池營收將近380萬元。
大東南用了4年時間建設、投產、調試,2年多時間開拓市場,其銷售額與預定計劃差距頗大。
技術門檻攔住“門外漢”
近年來,國內眾多公司想要自己研發生產隔膜,但成功的少。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分析,問題的關鍵是設備與工藝的融合問題。隔膜設備制造廠提供的設備為了滿足大部分廠家的需求,比較大眾化。但對隔膜生產廠家來說,每一家的技術路線總是有一些差別。這些較為大眾的設備的調試就很關鍵,調試好的設備才能讓企業的技術發揮出來,很多企業做不好這一步。
實際上,低估隔膜難度的公司樂凱膠片。2014年,樂凱膠片擬定增募集資金研發生產鋰電池隔膜。然而,該投資不達預期,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為2016年6月,但該項目截至2016年底只實現了小批量試產。
不過,與大東南不同的是,樂凱膠片還同時向外尋求隔膜并購標的,今年7月24日還發布公告稱擬收購老牌的隔膜生產企業中科科技。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對于依靠自己研發生產的企業來講,從進入市場到產品被認可,怎么也要2到3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