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轉型鋰電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但鋰電業務似乎成為了大東南的“拖油瓶”。
大東南公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65億元,同比增長15.8%;凈利潤虧損270萬元,同比增長85.6%。其中,鋰電池隔膜營收79.4萬元,占總營收比重0.17%。
據了解,作為一家老牌塑料薄膜、塑料包裝制品企業,為追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大東南早在2010年就通過定向增發,著手轉型進軍鋰電池隔膜領域。
2011年1月,大東南擬募資3.66億元投建“年產6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離子隔離膜項目”,建設期為2年,并預計將因此獲利頗豐。
然而2014年底,大東南對外表示,由于產品技術指標高且研發難度大,公司170-500新型鋰電池隔膜項目仍在實驗階段,量產仍需時日。2015年5月,鋰電池離子隔離膜項目再次延期,大東南解釋為企業在就技術工藝方向進行討論。
直至今年上半年,大東南公告顯示,公司“年產6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離子隔離膜項目”投資進度完成38.2%,報告期內虧損58.5萬元,盈利依舊未達預期。
資料顯示,2016年大東南鋰電隔膜產量為334.54萬平方米,銷量248.3萬平方米。而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顯示,2016年中國鋰電池隔膜產量超過10.84億平米,同比增長72.6%。
除了鋰電隔膜項目進展緩慢,大東南全資子公司綠海新能源公司在鋰電項目上的進展也不盡如人意。
公告顯示,綠海新能源2013年擬投7.95億元建設的“年產3億Ah高能動力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項目進度完成10.53%,報告期內虧損648萬元。
大東南表示,該項目盈利未達預期,一是因為該項目僅為部分投產;二是公司在研發汽車用動力電池的基礎上,前期主要以輕型自行車及小型儲能產品為主,此類產品市場的附加值較低。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式增長拉動下,動力電池上下游產業鏈也迎來規?;l,不少業績增長乏力或者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的上市公司也相繼轉型跨界。但是囿于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導致這些轉型跨界者命運不一。
大東南公告顯示,預計1-9月公司凈利潤虧損在-1500萬元至-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