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工程院鄭綿平院士作視頻主旨發言
【電池中國網 12月15日 贛州】“對于電池企業而言,我們依舊要研發更多的新型電池技術,開發多種類不同應用的電池產品,降低對單一原材料的依賴,確保企業原料供應的安全可控?!?/p>
12月14日,“第六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1)”在江西贛州召開。
來自國內整車、動力電池、材料、設備等產業鏈頭部企業和行業機構,以及國外部分在華產業鏈企業代表匯聚于此,共同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產業鏈交付、供應鏈安全與保障、雙碳目標與全球化市場新格局、材料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應用等產業鏈核心議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在“碳中和攪動市場新風云”專場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在主旨發言時指出,自今年年初以來,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升溫,發展勢頭強勁。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9.7萬輛和38.3萬輛,環比增長12.5%和7.2%,同比增長均為1.3倍。今年9月,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68.5萬輛,同比增長98%。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碳排放政策的緊縮,歐洲、北美等地區一些國家也出臺了更多促進汽車電動化的政策,這將進一步刺激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鄭綿平表示,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及預期的大幅增加,帶來高質量動力鋰離子電池需求量激增,動力電池制造企業爭相擴產,國內動力電池產能即將進入“TWh時代”,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也將提前迎來“TWh時代”。與市場需求帶動產能擴張相對應的是,近幾年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鋰電池生產企業成本壓力大增。
為保障自身原材料供應,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紛紛開啟了搶占資源的布局模式,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LG新能源、紫金礦業、贛鋒鋰業、富臨精工、盛新鋰能等國內外鋰電制造和資源類企業。這也印證了確保供應鏈安全,特別是鋰、鈷、鎳等礦產資源的供應安全,對于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順利發展至關重要。
據鄭綿平介紹,中國作為全球鋰資源需求量最大的國家,鋰資源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40%以上。雖然中國已勘探的鋰資源儲量占全球的20%,但對兩種儲鋰形式——鹵水鋰和硬巖鋰的開采都不盡如人意,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特別是鋰鹽的利用方面,我國雖擁有青海、西藏、四川等地豐富的鹵水型鋰礦資源,但當前“鹽湖鋰”尚處在一個產能初步釋放階段。因此,企業一方面要繼續進行技術創新,提高鋰鹽的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積極與上下游協同,推動產能的整體釋放。政府層面也要制定好產業發展政策,助力企業發展。
鄭綿平強調,對于電池企業而言,我們依舊要研發更多的新型電池技術,開發多種類不同應用的電池產品,降低對單一原材料的依賴,確保企業原料供應的安全可控。而由于鋰電池可回收的特性,加大鋰電池回收力度,建設良好的回收體系,提升鋰電回收技術,也將會緩解部分鋰資源缺口。
鄭綿平談到,當前我國正迎來建設鋰電產業強國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對如此良機,我們的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在座的各位產業界同仁更應該未雨綢繆、及早部署,加強國內鋰鹽資源開采的技術創新,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增強在國際鋰礦等資源領域的控制力和話語權,加強對新型電池材料的研發和應用,以確保我國鋰電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